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赵州桥》 第二课时综合课例


首  页

学校简介

教师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专家点评

学生作品

教学后记


专家点评

本节课体现出以下优点:

、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赵州桥是一篇
说明文,文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学说明文的课堂也是书声琅琅的课堂,创设旅行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三点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 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从千年来利用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的设计存留至今,体会它的坚固。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的美观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然后出示了课件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最后抓住关键词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并指导把该段读好,把桥上的龙读,直接切入地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两个字------自豪。
三、引导学生感悟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在理解课文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学生可以从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哪些说明了赵州桥的设计师创举,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说说对创举 的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中对赵州桥的描写,如,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在理解这句话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激发出自豪的情感。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非常细腻,描写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 教师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动作把龙的形态表现出来,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
、拓展学生写作能力
  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对赵州桥的侧栏三幅关于龙的描写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方式联系起来,使三幅图联系得自然有序,学生在学习写作文时若能够用到这一方法,必定使作文在逻辑上有所增强,文章的层次也能有所提升。所以,讲课时特地突出这个内容,并请学生用其造句,在这自由发挥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略显紧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 

               点评专家:丰宁二小  牟欣主任